《芝加哥七人案——驚世審判》
評分:8分
這部電影不敢說是2020年度最佳,至少也能排前三,相信必然是明年奧斯卡的頭號熱門競選電影。
導演是荷里活著名金牌編劇阿倫·索金,這位名編劇雖然創作的作品不算多,但在編劇層面上都是絕佳的作品。從《社交網絡》開始,阿倫·索金就一直用不同的題材去表現這個時代的變化,他的劇本創作技巧也是突破了以往傳統敘事模式,劇本的概念和敘事技巧始終領先時代。
《芝加哥七人案》是阿倫·索金的個人第二部導演作品,當我在疑惑他為何要選擇一個歷史事件來改編,看到最後廓然開朗,這部電影就是今年整個世界的縮影。
先說說這部電影的優點,看阿倫·索金電影中的對白絕對是一種享受,信息密集,節奏緊湊,張力十足,這就是陳可辛團隊無論怎麼模仿也學不會的編劇功底。
一開頭那5分鐘已經精彩絕倫,真實新聞報道緊接著人物登場,然後通過對白銜接巧妙地讓一個又一個新人物登場,每個人物代表不同的身份,不同的政治態度,然後再將新聞報道和幾個主角平行剪輯在一起。短短五分鐘,交代了人物,交代了時代背景,還交代了整個事件的開端,這是何等有效率的敘事。
接著第二場戲,直接就去到五個月後,芝加哥七君子的審判。阿倫·索金把故事中的社會運動事件略去,這場事件作為電影最大的懸念保留到最後。第二場戲的場景就在白宮,這場白宮裡的對話,就是交代了這場案件的核心,那就是政權鬥爭。
法庭戲最有趣的就是那個法官的設置,我們注意第一次開庭,法官是打斷了檢察官兩次,兩次的重點都是法官因為跟其中一個被告同姓,而刻意撇清關係。這個動作看似滑稽,但也確切表現了這位法官自身的傲慢。這個法官對底層的申訴視而不見,對異端排擠打壓,對有色人種更是充滿偏見,他所代表的,就是當下美國的惡劣現狀。也因此,這位法官成為整個官司最大的阻礙。
另一個值得一提的,就是阿倫·索金表現了社會運動本身的複雜性。他沒有過於美化社會運動,而是在探討社會運動與決策人的關係。一個錯誤和非理性的決策,往往帶來的無數的事故,這成為了檢察官最有力的底牌。參與社會運動的人,面對強大的體制,是極其薄弱的,每一步都如履薄冰。
電影中的七君子,兩個是普通跟隨者,兩個理智派,兩個嬉皮士,以及一個成熟的社會參與者。電影到最後,顛覆了觀眾對這幾個人物的認知,最反叛的恰好是最成熟的,最理性的都失控了。
而當整個故事陷入困境時,最後的結案陳詞,升華了整個故事。那就是以「人」為本,所有的社會矛盾都建立在「人」本身,是否當「人」是一個個體來尊重,是一個社會進步的前提。
電影中我最喜歡的一幕,就是警民暴動下,高級餐廳的社會名流和街外殘酷真實,只在一個玻璃之隔。玻璃碎裂,讓這房間中看不見的「大象」暴露出來,這就是當下社會。
問題自然也有,電影中黑人的安排自然也有導演的表達,和歷史的客觀存在性,但將這個人物加在中間,始終還是有些突兀。
最後結尾的結案陳詞雖然升華了主題,但法官瞬間失去了權威性,所有人都紛紛起立,也有些過於刻意煽情。
這部電影是阿倫·索金在2020年拍攝的作品,這一年,整個世界發生極大的變化,而阿倫·索金精準地抓住了這種社會氣氛,用一個歷史事件借古諷今來表現當下。世界會否變得更好,我不知道,我只希望世界如電影所表達的中心一樣,以「人」為本。